备战奥运

当前位置: 首页» 备战奥运

备战伦敦奥运会,科研中心科技攻关与服务取得新突破

    

2012年伦敦奥运会,科研中心全体职工创先争优,团结一致,努力为国家队训练及备战提供一流的科技服务。在备战伦敦奥运周期里,科研中心共为21支运动队、7439人次的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了科技服务,测试项目达到22238项次。在服务对象中有13支运动队获得奖牌,其中17名运动员获得16枚金牌、11名运动员获得10枚银牌、14名运动员获得11枚铜牌(具体附表)。
    201295日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庆功表彰大会上,由王卫星教授率领的击剑体能团队和胡扬教授率领的现代五项科研团队同时被授予科研贡献奖。此外,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和安徽体育局先后发来致谢信感谢王卫星教授的突出贡献,中国现代五项协会致信感谢包大鹏博士在备战期间的科技攻关服务工作。备战伦敦奥运周期内,科研中心的科技服务与科研攻关工作登上了新的台阶。
 
2012年伦敦奥运周期,王卫星教授被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任命为运动训练专家组成员,先后应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体育局和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邀请,担任国家跳水队、体操队邓琳琳及国家击剑队体能教练,解决运动员体能问题,突破体能瓶颈,为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斩获金牌做出了贡献。
梦之队,小将勇夺三金
我国高水平跳水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力量训练的基础上,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继续担任国家跳水队体能教练。在负责全队一般性体能训练的同时,王卫星教授突出对陈若琳、张雁全、曹缘等重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为陈若琳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十米跳台单、双两块金牌,张雁全、曹缘两位小将夺得男子十米跳台金牌贡献了力量。
 
 
2012年,王卫星教授为男子花剑项目重点运动员制订并实施年度、阶段及训练课的体能训练计划,实时监控和评价运动员体能状态,保证每节体能训练课的质量和效果以及与专项技术训练课的协调与统一。在完成体能训练的同时,研究团队积极配合队医做好运动员的伤病防治工作,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及时查找原因,设计康复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加强运动弱链的练习,确保中国男子花剑队在2011年蝉联世锦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运动员雷声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个人冠军,实现了男子击剑项目境外奥运会参赛的历史性突破。
 
2012伦敦奥运会备战期间,王卫星教授及其体能训练团队还承担了其他多个运动项目的阶段性体能训练和技术咨询,涉及的国家队有网球队、跆拳道队、柔道队、摔跤队、游泳队、竞走队、女子中长跑队、皮划艇队、花样游泳队、自行车队、蹦床队等。
 
2009年起承担国家现代五项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科技攻关服务工作。科研团队以攻关课题为依托、以跟队服务为基础、以重点队员为中心、以实现突破为宗旨,自始至终与运动队融为一体,既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又充分发挥科医先导的作用,以课题为支撑解决运动队急需解答的项目规律问题,通过日常测试与分析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意见与建议,为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科学训练献计献策。科研团队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由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专家参加的复合型科研团队,将国内外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引入运动训练之中,利用国际现代五项联盟修改规则的契机,细致剖析跑射联项的制胜规律,大胆提出创新训练方法,帮助运动队一次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现代五项历史性的突破,并最终在伦敦奥运会上由年逾三十的运动员曹忠荣完成了中国现代五项人三十年的夙愿,夺取银牌,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也使得在现代五项进入奥运会100年的特殊历史时刻,让欧洲以外的选手首登领奖台!
 
2009年国际现代五项联盟(UIPM)对现代五项比赛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气手枪慢射与3000米越野跑合并为跑射联项。新规则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项目规律,谁能够率先认识项目规律谁就能占得赢取比赛的先机。在此背景下,科研团队通过血乳酸、遥测心率、气体代谢等指标对跑射联项运动过程中的供能特点、体力分配特点等进行研究,通过高速摄像、Kistler测力系统及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配以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跑射联项的转换分析,研究非稳定状态下射击技术及身体调控规律,并创新性地引入复杂度非线性分析方法,用数据客观回答了教练员提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跑射联项中射击训练的程序化模式和丰富多样的跑射联项手段与方法。
 
    /低氧训练,规避训练风险,胡扬教授及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反复为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讲解,使利用特殊环境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训练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运动员体能得到显著提高。
    110次,撰写机能评定报告2千余份,监控训练课166次,出具营养品补充方案170份。在总结与归纳重点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参加2012年初系列国际比赛的实际情况,科研团队确定了参加伦敦奥运会比赛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方案,为运动员比赛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提供了保障。
 
   
 
2011年世锦赛。虽然科研团队为他们的康复做了各方面的努力,损伤得到治愈,但旧伤随时可能复发,使备战工作前功尽弃,全体人员4年辛勤的汗水也将付之东流。因此,如何避免运动员的伤病复发是科研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科研团队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为运动员进行身体力量均衡性诊断,寻找制约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的弱链并加以练习,再通过阶段性评估不断完善训练方法,既防止了运动员损伤复发,又提高了功能性力量。此外,为运动员设计和制作符合其个体足底压力特性的功能性运动鞋垫,利用体能训练课进行核心力量和本体感觉训练,在提高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的同时有效地防止腰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设计专门的热身活动和拉伸方法,制定和完善训练后恢复体能与伤病的理疗处方等,均作为重要内容被整合到训练计划之中,有效防止了运动员的伤病复发。
 
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为了帮助备战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拳击队运动员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备战2012年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在科研中心各实验室的支持下,带领研究生王然、陶龙、本科生宋丽丽等在研究女子拳击项目规律的基础上,围绕运动员的体能需求和专项技术特征,从训练强度监控、身体机能监控、膳食调查与营养建议、动作技术分析、伤病康复训练与预防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运动员任灿灿在英国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1kg级女子拳击银牌零突破保驾护航。
 
女子拳击比赛中,短时爆发动作非常多,攻防转换频繁。课题组从实战出发,通过动态监测比赛过程的心率以及赛后血乳酸代谢规律,证实女子拳击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是既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能力,也需要有很强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为了提高女拳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课题组大胆提出低氧训练的建议。在征得教练员的同意后,课题组让运动员董程在一周时间内隔天进行模拟海拔米的低氧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小时。低氧训练前后的无氧功测试结果显示,低氧训练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
在机能监测工作中,课题组发现常规生化指标变化往往落后于运动员自身主观疲劳感觉。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应用心率变异性评价运动员疲劳状态,发现其中一些指标不仅对疲劳敏感,而且早于生化指标的变化。这一发现为女拳运动员机能监控提供了更为灵敏、简便、预告性强的指标,丰富了女拳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指标体系。
教练员以往根据经验进行训练强度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课题组派专人跟队,从每堂训练课的内容入手,根据所测的专项训练课心率和专项课内容作为强度评价的客观指标,运动员主观感觉做为主观评价指标,综合对专项训练课强度进行评价,建立了女子拳击专项训练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教练员的高度认可并运用于训练实践。
 
课题组使用高速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对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常用拳法进行运动学轨迹、发力顺序和拳速分析,运动员的能力。课题组还对运动员进行徒手肌力检查和等速力量测试,了解其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弱点,根据测试结果为运动员设计、实施预防损伤的功能性训练。为了预防和缓解训练中运动员足部不适及损伤的发生,课题组通过足底压力测试找出不适和疼痛的区域,制作了适合运动员足型和足底压力特征的鞋垫,预防和改善了运动员训练中足部疼痛和不适。
 
血红蛋白水平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备战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运动员任灿灿的血红蛋白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血清铁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属于缺铁性贫血。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对任灿灿进行了膳食调查,从膳食比例、结构和内容及特殊营养补充剂方面提出建议,同时配以低氧训练以进一步激活造血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膳食调整配合低氧训练,任灿灿在备战世锦赛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值、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均有所上升,并在世锦赛取得了冠军,为奥运夺牌奠定了基础。
1  科研中心服务运动员伦敦奥运会获得奖牌统计

 
 
 
 
 
400米自由泳
1500米自由泳
200米混合泳
400米混合泳
200米蝶泳
20公里竞走
49公斤级
49公斤级
100米蝶泳
200米自由泳
63公斤级
63公斤级
51公斤级
57公斤以下级
400米混合泳
4*200米自由泳接力
100米自由泳
75公斤级
50公里竞走
80公斤以上级



王卫星教授在指导击剑运动员雷声进行体能训练

包大鹏博士为现代五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