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高血压
供稿部门:
日期:2017-04-21
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可分为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即高血压病和 继发性高血压 ( secondary hypertension )。临床上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仍然呈上升的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必将日益增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脑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的直接原因。
【概述】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许多 危险因素 有关,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钠盐摄入过多 、 饮酒 、 肥胖 和 长时间的精神高度紧张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危害还包括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发生。老年人的脉压增大反映了动脉弹性降低,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相关。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通常 起病缓慢 ,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多数高血压患者是偶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高血压患者可有头疼、眩晕、心悸、耳鸣等症状,但症状常不一定与血压升高水平相平行。
【分类】
高血压可据病程缓急、血压升高程度特别是靶器官(心、脑、肾、眼底)损害的轻重分为 缓进型 或 良性高血压 与 急进型 或 恶性型高血压 两大类。
缓进型或良性高血压 占高血压病的 95% 以上,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很少见,但因其病情凶险预后恶劣应高度警惕。恶性高血压一般发生于中、重度良性高血压基础上,发生率约 1%~4% ,个别也可见于原来血压正常者。
恶性高血压 的特点为 血压明显升高 , DBP>="130" mmHg ; 眼底病变为出血、渗出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 IV 级病变) ;肾脏损害包括蛋白尿、血尿与肾功能损害等,可于数周或半年内迅速进入终末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导致血压顽固性升高,未经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可死于严重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脑并发症。
【诊断】
1999 年 10 月我国公布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 WTO ) / 国际高血压联盟( ISH )拟定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确定诊断高血压病的标准(表 1 )
表 1 WHO-ISH 血压水平的定义
类 别
|
收缩压( mmHg)
|
舒张压( mmHg )
|
理想血压
|
<120
|
<80
|
正常血压
|
<130
|
<85
|
正常高限
|
130~139
|
85~89
|
1 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90~99
|
亚组:临界
|
140~149
|
90~94
|
2 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100~109
|
3 级高血压(高度)
|
>="180
|
>="110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90
|
亚组:临界
|
140~149
|
<90
|
患者收缩压( SBP )与舒张压( DBP )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 140/90mmHg ,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运动辅助疗法 】
国内外的治疗经验都已肯定,体育运动是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疗法。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协助降低血压、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药物使用量及靶器官损害、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时,应控制好运动量,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从小运动量开始,随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增加,然后维持适宜的运动量并经常进行运动。 运动强度 常用运动时心率的快慢来衡量,一般采用 最高心率( 220 -年龄)的 50% ~ 70% 作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停止活动后心率应在 3 ~ 5 分钟内恢复正常, 50 岁以上者活动时的心率一般不得超过 120 次 / 分。
需要强调的是, 运动疗法效应的产生需要至少 1 周的时间 ,达到较显著的降压效应需要 4 ~ 6 周。所以运动要持之以恒,如果停止运动,运动疗法产生的效应可能在 2 周内完全消失。